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宣县建立“乡村夜访”制“零距离”服务群众

[复制链接]
查看: 469|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8 10:1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武宣。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一盏电灯、一张方桌、一杯清茶,围桌而坐,敞开心怀,促膝长谈。这不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家常,而是武宣县的党员干部在农户家中夜访的场景。

    “白天干部下村,群众地里干活;晚上干部回乡,群众收工回家。”长期以来,这样的时间错位现象在农村群众工作中普遍存在。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武宣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分组包村形式,开展以“听民声、访民情、解民难”为主题的“乡村夜访”活动,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利用“夜闲”时间走村入户,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拉家常、聊生产、话发展,倾听老百姓的心声。

    贵港至兴宾区寺山乡要修二级公路,途经思灵乡太平、灵池、思劳等几个村民委,涉及7个屯农户的耕地,要征求村民意见。8月上旬,乡村干部多次进村入户走访,可都吃了“闭门羹”,几次通知村民上午开会,可每次等到中午十一二点都不见几个人影。

    “地里的玉米、花生、田里的谷子都等着去收割,想来开会,但老婆不答应,没办法。”太平村火龙屯村民许大叔说。除自家的田地外,他还租种了邻居家的五亩多田地,农忙一到,他每天都在地里忙活。在思灵乡,村民白天都是在地里忙着。

    摸清这一情况后,乡村干部改变策略,决定晚上进村入户走访或召开村民大会。等到晚上一进村,家家户户都有人在,三言两语就把话说清了,让地修路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乡村夜访’既解决了干群‘时间错位’的问题,又杜绝了边远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发生,晚上休闲时,干群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距离就拉近了,知心话也就掏出来了。”思灵乡党委书记廖磊谈起夜访体会颇深。

    据了解,武宣县在实施“乡村夜访”过程中,把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乡村夜话活动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结合起来,通过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形成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确保见效果。一是乡村干部依托“夜访”,把群众反映最强烈、制约科学发展最突出、推进当前工作最迫切问题定为“夜访”主课题,带着问题“沉下去”,求智于民,取策于民,形成解决思路“带回来”。二是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村土地、山林权属易发“三大纠纷”的调处工作纳入夜访范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三是执行“夜访”考勤制度,参加夜访干部统一填写《干部职工“夜访”情况登记表》,乡纪委监察室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四是落实反馈制度,针对夜访中农户反映的问题,实行一事一回复制度。

    为确保群众反映的情况能得到落实,该县要求各乡镇要定期组织召开民情分析会,对群众反映的意见、问题进行集中汇总和研究,根据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和具体内容,明确承办责任人员,对相关意见建议和具体困难要求,填写统一制作的“乡村夜话”登记卡并记好民情日记,建立“乡村夜话”议事限时销号办结制,办结情况由乡镇党委统一管理并归类建档,对办结问题情况开展跟踪回访,对未按期办结的进行督促,乡村夜话活动实施效果作为乡镇干部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据统计,武宣县实施“基层夜访”制以来,全县10个乡镇基层干部通过“夜访”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3200多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1700多件次,化解各类突出的信访案件62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2200多条,干群关系在一次次“夜话”中拉近。

来源: 来宾日报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 反馈建议:gxwxkj@163.com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10:00-19:00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Www.WuXuan.Cc. All Rights Reserved -   ( 桂ICP备12000868号 ) -  桂公网安备 45132302000103号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广西网警网站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