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宣景点,哪个是你最希望去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15|回复: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20 21:0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大藤峡
       系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下游的一段峡谷,是广西最大、最长、最著名的河道峡谷,具有山雄、峰秀、水急、滩险、景美的景观特色,有广西“三峡”之美誉。大藤峡的入口位于广西武宣县东南隅勒马村附近的勒马滩,出口位于桂平市西北隅的弩滩,全长41公里。传说原有大藤横跨江面,昼沉夜浮,可以渡人过江,故名大藤峡。峡谷系大瑶山脉与莲花山脉所夹黔江水道而成。入峡口的左边是大瑶山脉的大藤山,右边是莲花山脉的勒马山,两山对峙,状如天门。由此往下是明显的峡谷地形,丛山夹一水,滩多流急;由此往上则属台地平原——武宣平原,地形开阔,河流平缓。

  峡谷上段风光绮丽秀美,青山翠竹,郁郁葱葱,壮乡山寨散居在山间林里。沿江两岸有三个村委会,因峡而取名为上峡江村、中峡江村、下峡江村,村民亲称为“三峡村”。这里江面百舸争流,竹筏搏浪,景色迷人。峡谷下段奇峰耸峙,悬崖峭壁、危岩奇突、支流相间。夏日浪涛翻滚,洪波击浪,涛声如雷;秋天碧波荡漾,江山辉映,极为壮观。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10年(1637年1月)曾放舟大藤峡,他在游记中写道:横石矶(即红石滩)“有石自江右山麓横突江中,急流倒涌,遂极满澒洞之势”,“两岸山势高耸,独冠诸峰,时有山峰悬峙”,记述了大藤峡雄伟壮观之景象。

灵湖
  过武台新村约二里左右,往右行即为灵湖村,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武宣县志》:“灵湖在县东二十里,水色澄清,其源伏地涌出,四时不竭,青萍红莲,点缀其间。湖岸绿柳浓荫,有大松三株数百年,盘曲苍翠,直上千霄,每风雨交至,籁由天发,如听涛声。县八景所谓灵湖松籁即此”。而灵湖又因灵湖桥与倒影相合之美景,如十五圆月,其出名景致还有“灵湖秋月”。

  “灵湖秋月”,位于武宣县三里镇灵湖村东南面,横跨三里河(又称阴江)上的一座青条石拱桥,即“大灵桥”,又称“灵湖桥”。桥与灵湖相隔百余米,依依相映。灵湖系一个泉水湖,湖水清澈如镜,流出灌溉台村田垌。湖长250米,宽100米,正常水位约2米,最深水位3米,古时四周长满青萍、红莲、陵角及其他茂盛之水草,野鸭、秧鸡等水鸟时有出没其间。湖岸原为古松参天,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景色优美如画,是武宣老八景之一“灵湖松籁”。历史上有不少文人骚客作诗称赞,如苏敏德有诗云:“方爱湖光引兴长,忽闻松籁碧天扬。几声回徹红莲岸,疑是寒蝉噪夕阳。”灵湖下流,台村陈仁、陈旭兄弟等十多人少年时曾在此苦读,后陈氏兄弟同登进士。

古碛滩
  在来宾市武宣县城南郊黔江之中,其南面璞玉山犹存明代1516年立摩崖石刻“勅赐永通峡”;此一带还有武宣旧
  “八景”之

  “古碛钟声”,清康熙年间人翁同伦有诗云:“锦浪千重古碛滩,神钟出没斗惊澜。不从野寺鸣春晓,偏向江流映月寒。拍水高腾催鲤跃,冲霄直上起龙蟠。全凭一展翻云手,挽转狂澜万顷安。”昔人已去,涛声依旧,击钟鸣玉;或急或缓起伏跌宕,虚虚实实令人迷离恍惚,回肠荡气若闻仙乐。游览此处,你或情敛神收,忘忧、忘俗、忘我,江风飘飘,人若世外;或难以抑情,似癫似狂,手舞足蹈,欲歌欲咏。滩上有奇石的世界,滩中诸石以颜色灰暗、纹理多变的卵石居多,彩石、墨石等等其他石种杂列其中,异采纷呈。

  近些年来,武宣出现了以三里镇武台新村、二塘镇坡贯村等为集散中心的奇石户、奇石村、奇石店、奇石市场、国画石厂,数百人成为奇石专业、业余收藏家。武宣奇石传美名,其质精美,其形多姿,其韵醉人,更令人称绝的是:武宣一带有独特石种草花石(亦称国画石),发掘于1996年,石源地居民从其纹形,称之为草花石;因其纹理、图案有山水画、墨画、油画、钢笔画等之意趣,具有浓郁的中国画笔墨、写意、润色之韵,又雅名“国画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宣奇石集散地之一的三里武台新村距县城约7公里,系“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村”、“广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武宣旅游文化长廊文明创建点”,为前往百崖大峡谷的必经之地。此地在武宣**的大力扶持下,已成为武宣县乃至来宾市奇石、盆景的一个重要集散地;武台新村已建有停车场、展览厅及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住宿和餐饮服务设施,系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武宣乡镇村游的主要旅游景点;来宾市在我县举行2006中国·来宾乡村游首游式活动2006年5月18日将在此处举行。

八仙天池
  位于武宣县武宣镇官禄村旁八仙山间,距离县城6公里,山体呈圆形,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拔313米,四周环列八座山峰。八仙山四面空荡,田园风光秀美,在高出地面68米的山腰中,有一池天然碧水,似“八仙托玉盘”,故称八仙天池,又名八仙潭、龙潭、仙湖、神秘湖。池长150米、宽100米,水深约10米,雨不盈、旱不涸,水清无尘,味甘可饮。碧水清澈,倒山映日月,景色变幻万千。周围古木葱葱,奇花异草,却无一张败叶浮于水面,池内可看到一群群的活鱼游来游去,可鱼儿从不上钩,千余年来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八仙天池以它富有变化的景色和难以理解的神秘,历代以来一直吸引着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去游览吟诗——清举人覃先澄曾诗云:“中留山水甲南天,马步桥东列八仙。呼吸应知通帝座,登临不测有虞渊。云兴作雨池龙起,月正无波玉兔眠。羽化贾鹏成往事,吾侪杯饮涤尘缘。”

五马栏江
  五马拦江位于武宣县城南,黔江之南岸,登高眺望,五座连亘山峦,活似五匹骏马,将气势磅礴如龙直奔的黔江截住,强令黔江水绕东奔流。五匹骏马之间,还耸立一座竹笋似的文笔山,面对江中二百米长的椭圆形沙洲,故自古有“五马拦江口,文笔对沙洲”的诗句。

  关于这五座山,有个历代相传的神话:古代有五匹天马降临人间,觉得武宣比天堂还美,不愿回天上去,玉皇大帝为逼五马回天,命司雨之神连下几天暴雨,黔口南岸各村即将淹没于洪水中。这五匹马为了拯救人民,化为五座石山,拦住洪水,这段江流因此改道。从此,武宣有了“五马拦江”的美景。

文庙
  又称黉学官,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又是武宣县最早兴学立教之地。文庙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从旧县城(今三里镇旧县村)搬迁而来,位于南门左隅(即今址)。文庙座北朝南,俯视黔江,面对文笔峰,地势高敞,规模雄伟,甚为壮观。文庙占地面积4760平方米,为广西现存文庙最大之一。历经明、清、民国各朝相继修茸,形成建筑布局有照壁、东西厢房、礼门、义路、棂星门、状元桥、泮池、大城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露台、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明伦堂等组成一座宫殿式歇山穿斗式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体。l984年5月,县人民**把文庙公布为“武宣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自治区人民**公布文庙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0柳州地委、柳州地区行署批准武宣文庙为“第二批柳州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门城楼
  位于武宣镇上北街,俗称北楼。北楼门亦称尚武门,北楼建于明代初期、明洪武年间;先筑土城墙,至成化年间,改为砖墙。城墙高二丈,阔一丈三尺,周围濠沟广一丈五尺,深四尺。县城建有东西南北门楼,前清在各城门楼设兵马司,各门楼驻兵十名,明崇祯八年(1636年)把二帝庙从高立山迁入北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把北楼作县义学;雍正十三年(1736年)改为养济院,以栖流犯,同时义学中止。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重修,民国初期在北楼设民团局,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改为武宣镇公所。l985年武宣县人民**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选投票, 共有 3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66.67% (2)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33.33% (1)
0.00% (0)
0.00% (0)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21:04:00 | 只看该作者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大藤峡
       系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下游的一段峡谷,是广西最大、最长、最著名的河道峡谷,具有山雄、峰秀、水急、滩险、景美的景观特色,有广西“三峡”之美誉。大藤峡的入口位于广西武宣县东南隅勒马村附近的勒马滩,出口位于桂平市西北隅的弩滩,全长41公里。传说原有大藤横跨江面,昼沉夜浮,可以渡人过江,故名大藤峡。峡谷系大瑶山脉与莲花山脉所夹黔江水道而成。入峡口的左边是大瑶山脉的大藤山,右边是莲花山脉的勒马山,两山对峙,状如天门。由此往下是明显的峡谷地形,丛山夹一水,滩多流急;由此往上则属台地平原——武宣平原,地形开阔,河流平缓。

  峡谷上段风光绮丽秀美,青山翠竹,郁郁葱葱,壮乡山寨散居在山间林里。沿江两岸有三个村委会,因峡而取名为上峡江村、中峡江村、下峡江村,村民亲称为“三峡村”。这里江面百舸争流,竹筏搏浪,景色迷人。峡谷下段奇峰耸峙,悬崖峭壁、危岩奇突、支流相间。夏日浪涛翻滚,洪波击浪,涛声如雷;秋天碧波荡漾,江山辉映,极为壮观。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10年(1637年1月)曾放舟大藤峡,他在游记中写道:横石矶(即红石滩)“有石自江右山麓横突江中,急流倒涌,遂极满澒洞之势”,“两岸山势高耸,独冠诸峰,时有山峰悬峙”,记述了大藤峡雄伟壮观之景象。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21:04:28 | 只看该作者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灵湖
  过武台新村约二里左右,往右行即为灵湖村,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武宣县志》:“灵湖在县东二十里,水色澄清,其源伏地涌出,四时不竭,青萍红莲,点缀其间。湖岸绿柳浓荫,有大松三株数百年,盘曲苍翠,直上千霄,每风雨交至,籁由天发,如听涛声。县八景所谓灵湖松籁即此”。而灵湖又因灵湖桥与倒影相合之美景,如十五圆月,其出名景致还有“灵湖秋月”。

  “灵湖秋月”,位于武宣县三里镇灵湖村东南面,横跨三里河(又称阴江)上的一座青条石拱桥,即“大灵桥”,又称“灵湖桥”。桥与灵湖相隔百余米,依依相映。灵湖系一个泉水湖,湖水清澈如镜,流出灌溉台村田垌。湖长250米,宽100米,正常水位约2米,最深水位3米,古时四周长满青萍、红莲、陵角及其他茂盛之水草,野鸭、秧鸡等水鸟时有出没其间。湖岸原为古松参天,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景色优美如画,是武宣老八景之一“灵湖松籁”。历史上有不少文人骚客作诗称赞,如苏敏德有诗云:“方爱湖光引兴长,忽闻松籁碧天扬。几声回徹红莲岸,疑是寒蝉噪夕阳。”灵湖下流,台村陈仁、陈旭兄弟等十多人少年时曾在此苦读,后陈氏兄弟同登进士。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21:05:21 | 只看该作者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古碛滩
  在来宾市武宣县城南郊黔江之中,其南面璞玉山犹存明代1516年立摩崖石刻“勅赐永通峡”;此一带还有武宣旧
  “八景”之

  “古碛钟声”,清康熙年间人翁同伦有诗云:“锦浪千重古碛滩,神钟出没斗惊澜。不从野寺鸣春晓,偏向江流映月寒。拍水高腾催鲤跃,冲霄直上起龙蟠。全凭一展翻云手,挽转狂澜万顷安。”昔人已去,涛声依旧,击钟鸣玉;或急或缓起伏跌宕,虚虚实实令人迷离恍惚,回肠荡气若闻仙乐。游览此处,你或情敛神收,忘忧、忘俗、忘我,江风飘飘,人若世外;或难以抑情,似癫似狂,手舞足蹈,欲歌欲咏。滩上有奇石的世界,滩中诸石以颜色灰暗、纹理多变的卵石居多,彩石、墨石等等其他石种杂列其中,异采纷呈。

  近些年来,武宣出现了以三里镇武台新村、二塘镇坡贯村等为集散中心的奇石户、奇石村、奇石店、奇石市场、国画石厂,数百人成为奇石专业、业余收藏家。武宣奇石传美名,其质精美,其形多姿,其韵醉人,更令人称绝的是:武宣一带有独特石种草花石(亦称国画石),发掘于1996年,石源地居民从其纹形,称之为草花石;因其纹理、图案有山水画、墨画、油画、钢笔画等之意趣,具有浓郁的中国画笔墨、写意、润色之韵,又雅名“国画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宣奇石集散地之一的三里武台新村距县城约7公里,系“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村”、“广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武宣旅游文化长廊文明创建点”,为前往百崖大峡谷的必经之地。此地在武宣**的大力扶持下,已成为武宣县乃至来宾市奇石、盆景的一个重要集散地;武台新村已建有停车场、展览厅及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住宿和餐饮服务设施,系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武宣乡镇村游的主要旅游景点;来宾市在我县举行2006中国·来宾乡村游首游式活动2006年5月18日将在此处举行。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21:05:52 | 只看该作者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八仙天池
  位于武宣县武宣镇官禄村旁八仙山间,距离县城6公里,山体呈圆形,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拔313米,四周环列八座山峰。八仙山四面空荡,田园风光秀美,在高出地面68米的山腰中,有一池天然碧水,似“八仙托玉盘”,故称八仙天池,又名八仙潭、龙潭、仙湖、神秘湖。池长150米、宽100米,水深约10米,雨不盈、旱不涸,水清无尘,味甘可饮。碧水清澈,倒山映日月,景色变幻万千。周围古木葱葱,奇花异草,却无一张败叶浮于水面,池内可看到一群群的活鱼游来游去,可鱼儿从不上钩,千余年来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八仙天池以它富有变化的景色和难以理解的神秘,历代以来一直吸引着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去游览吟诗——清举人覃先澄曾诗云:“中留山水甲南天,马步桥东列八仙。呼吸应知通帝座,登临不测有虞渊。云兴作雨池龙起,月正无波玉兔眠。羽化贾鹏成往事,吾侪杯饮涤尘缘。”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21:06:24 | 只看该作者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五马栏江
  五马拦江位于武宣县城南,黔江之南岸,登高眺望,五座连亘山峦,活似五匹骏马,将气势磅礴如龙直奔的黔江截住,强令黔江水绕东奔流。五匹骏马之间,还耸立一座竹笋似的文笔山,面对江中二百米长的椭圆形沙洲,故自古有“五马拦江口,文笔对沙洲”的诗句。

  关于这五座山,有个历代相传的神话:古代有五匹天马降临人间,觉得武宣比天堂还美,不愿回天上去,玉皇大帝为逼五马回天,命司雨之神连下几天暴雨,黔口南岸各村即将淹没于洪水中。这五匹马为了拯救人民,化为五座石山,拦住洪水,这段江流因此改道。从此,武宣有了“五马拦江”的美景。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22:41:49 | 只看该作者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文庙
  又称黉学官,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又是武宣县最早兴学立教之地。文庙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从旧县城(今三里镇旧县村)搬迁而来,位于南门左隅(即今址)。文庙座北朝南,俯视黔江,面对文笔峰,地势高敞,规模雄伟,甚为壮观。文庙占地面积4760平方米,为广西现存文庙最大之一。历经明、清、民国各朝相继修茸,形成建筑布局有照壁、东西厢房、礼门、义路、棂星门、状元桥、泮池、大城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露台、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明伦堂等组成一座宫殿式歇山穿斗式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体。l984年5月,县人民**把文庙公布为“武宣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自治区人民**公布文庙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0柳州地委、柳州地区行署批准武宣文庙为“第二批柳州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22:42:17 | 只看该作者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北门城楼
  位于武宣镇上北街,俗称北楼。北楼门亦称尚武门,北楼建于明代初期、明洪武年间;先筑土城墙,至成化年间,改为砖墙。城墙高二丈,阔一丈三尺,周围濠沟广一丈五尺,深四尺。县城建有东西南北门楼,前清在各城门楼设兵马司,各门楼驻兵十名,明崇祯八年(1636年)把二帝庙从高立山迁入北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把北楼作县义学;雍正十三年(1736年)改为养济院,以栖流犯,同时义学中止。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重修,民国初期在北楼设民团局,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改为武宣镇公所。l985年武宣县人民**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 反馈建议:gxwxkj@163.com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10:00-19:00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Www.WuXuan.Cc. All Rights Reserved -   ( 桂ICP备12000868号 ) -  桂公网安备 45132302000103号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广西网警网站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