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探神秘的武宣民俗节日

[复制链接]
查看: 2422|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3 15:0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武宣。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既参加国家规定的国庆节、五一节、春节等节日,也踊跃参与地方**等官方组织的八仙女文化艺术节。同时,武宣县各村屯还各自过着不同的民俗节日。本文仅采撷四组民间“土”的掉渣的俗节,揭开仙城文化那神秘的面纱——灵湖“六月六”


   各地的宾客在喜气洋洋地赶赴武宣民俗节(陈德仁摄)
     每年六月初六那天,灵湖村就会热闹非凡。主人需要提前一天做扣肉做鱼自不必说,单是家家户户走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主家还乐此不彼的“赶注”就令人瞠目结舌。可谈起六月初六这个盛大节日的来源却又没有多少人说得出个所以然来。      据村委主任张建科回忆,六月初六的前身是“禾苗节”。每到这一天,灵湖村就会自发组成一支民俗队伍,在大操坪敲起锣鼓,舞起稻草龙。人员到齐后,就上下舞起草龙浩浩荡荡地朝着各家各户顺序游去。首家必是村里有头有脸的名望大户,进得家门来,这家就会燃鞭炮迎接。稻草龙向主房大厅三拜后再反方向拜三下,然后给屋主送上一包白灿灿的大米,家主将事先捉到的菜虫、螟虫等害虫拿出一包丢给稻草龙践踏。意思是捉虫消灾,田地里的所有害虫不再危害庄稼了。      稻草龙离开后,农家会在灶台,田间地头,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五谷丰登。有的也会取宰杀的家禽鲜血喷在草纸上用石块压在田头地角,备酒烛香等祭品,祈求田神确保丰收,俗称“祭田神”。民俗队伍在每家每户游完后,大家依次涌入祖宗祠堂、灵湖东面的灵台寺和下面的水月庵,给佛像呈祭果、杀鸡鸭、宰牛羊、行大礼、祭先人。现在,这些礼节都随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游灵湖,结交各方朋友;扭秧歌舞,渲染节日氛围。     位于村前的灵湖是武宣县旧八景之一“灵湖松籁”所在地,20多亩水面“其源伏地涌出,四时不竭,青萍红莲,点缀其间”。因村灵人杰,所以历代名人辈出。清朝有文进士张梦骥、举人张任宏,贡生、国学、文生员和武生员110人,后清的江南才子郑小谷的母亲张氏就生于该村。     各地来赴节的游人首当其冲是直奔灵湖那秀丽的风光,有的欣赏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诗赋,有的在哗哗涌出的泉水旁尝鲜嬉戏。更多的红男绿女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那青春盎然的大小伙们与打扮得花团锦簇般的姑娘频抛秋波。或吹笛拉胡,或吟诗高谈,目光如荡漾的湖水在姑娘们春意盎然的脸上留连。双方伺机凑前互问
姓名
、年龄、家庭。中意后互留联系电话,也有的撇开自己的同伴直接与一见钟情的意中人邀伴离去。湖后是鳞次栉比的楼房,厨房自来水、沼气池一应俱全。闭路电视、太阳能、宽带网、空调电网如织。村支书张桂发说:“六月初六给灵湖仔出了名,每年吃完节后都有美女从外地嫁过来!”       “这个节还是主客交流学习的美食节呢!”参加黔糖蔗区“蔗王”大赛获“武宣蔗王”称号的张玉松感慨道:“前年来吃节的县糖业办技术员酒足饭饱后到蔗地指点我开荒种了新台糖27号新品种26亩,每年进厂原料蔗近200吨。单株高4米,评委不得不佩服。”从节日各家门庭前面爆满的各式小汽车,联想到外地姑娘争着嫁,那农村的新变化随着“六月六”的酒香在田野里日益弥漫开来……


金榜“七月十三”
      金榜村位于双髻山脚,因
金龙庙成名

“七月十三”是这个村有
别于其它村的一个大节。未进村就可看见金龙山半山腰的金龙庙,庙前石缝树根随处可见悄悄渗出的泉水,清澈见底的潺潺溪流和着节日与大自然欢歌。相传宋朝时波斗村的谢洪、谢泽俩兄弟经常到这金龙山披霞吟诗苦读。宣和三年(1121年)赴京赶考时文思泉涌。双双考得进士,被朝廷赐为“谢家双凤”。同录进士的还有台村的陈仁、陈旭俩兄弟。事后乡里人在他们流连读书的“龙脉”找到一枚铜钱和一根银针,那根银针正正插在铜钱方孔中。因山水吉祥,前人功勋远扬。加上金榜题名出双凤,山形酷似金龙蜿蜒,该山就叫金龙山,山脚的村子就称金榜村。
       至于
“七月十三”的来历,
据金榜村老人刁其靖介绍,每年农历
七月十三日
是全村人在金龙庙供奉金龙爷的日子。金龙爷本姓谢,是宋朝谢太后之弟,因抗击外来侵略者屡立战功被封为金龙大将军。大将军驻扎在武宣与桂平、金秀三县的交界处,与壮、汉、瑶、苗等民族和睦相处,深得各族民心。七月十三日,在旅途中死于当时通往金秀的山路即现在的金龙庙处。当地土民为了纪念谢将军的功德
在山腰建
了金龙庙
刻碑以诏后人
,并且年年在这一天朝拜。因金龙大将军属回族人不吃猪肉,所以祭祀日子奉牛不奉猪。
金龙庙屡经代年代战火,但在源源不断的香客关注下,庙宇重修留存,也因地处陆路交通要道给县城带来如流商贾。西街大商户“广明昌”等富豪年年捐资修葺并为庙宇添置方便山民入山路过使用的柴米油盐,炊具。
      每到“七月十三”这天早上,金龙庙几口铸铁大钟便在8点准时撞击,洪亮的钟声远传到武宣县衙。当地民众闻声涌出家门抬着金龙神像结群上山游神求雨,并且是每每有求必应,过后十天内天必定下大雨。因此“七月十三”吉日深得民心,香火日盛,敬奉的信徒遍布武宣、桂平一带。如今的“七月十三”,村民再也不用
抬着金龙神像上山求雨了。七月十二这天,十多个壮年小伙提早上到金龙庙宰杀黄牛。因金龙大将军祖籍是北方,因此杀黄牛有纪念的意义,并且宰杀的黄牛还要是犝牛。次早钟声过后,一拨一拨的远近香客就开始抢道上山。进得庙来,少不了迎神跪拜,弯腰斟酒祭庙神。一时香雾缭绕,祈福声沸沸扬扬……
香毕,每个人手里少了香烛,多了一袋袋香气扑鼻的社肉(牛肉)。由头、脚、内脏全牛一锅煮熟,味道鲜美,且有一种异香。这
400
多份
社肉
(部分是亲戚朋友搭注的)每一份都经过称重,社肉分到大家手上,
垂涎欲滴的小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大人们则离开香客如流的庙宇,直奔家里与宾客共享美食。
      
      金榜村的
“七月十三”
还有一道与众不同的程序——品茶。该村生产的金龙茶在清朝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就以“谦益”牌商标饮誉海外。经过多年的品种培育提纯,茶叶在市场上热销到200多元一斤还供不应求。传说道光三十年(1851年),太平天国洪秀全在东乡登基称王前,与西王肖朝贵、南王冯云山在金榜村屯兵月余,住在
金龙庙
共商国事。每天练兵劳顿时摘下几张茶叶丢入嘴中稍嚼疲劳全消,天王洪秀全除下令全体将士每天喝茶提神抓紧备战外,还指定金龙山产的茶为天王御品,限量生产,定期进贡。饭前一道茶,饭后一道茶,辞行时又一道茶,被誉为金榜村的“三茶不过岗”。履行三道茶的过程中,主客对一年的丰歉长评短说,对来年的希望互理思绪,那场景其乐融融。节日气氛给人的感觉是桌面杯里鲜绿的叶面微毫毕现,芽峰玉嫩尖挺,如龙在水中翻滚嬉戏;空气中热气升腾的诱人清香沁人肺腑,甘味醇厚绵绵;型状、颜色、味道映衬着飘香的两颊,令人思绪飘荡,人间烦恼疲劳消失的无影无踪……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 反馈建议:gxwxkj@163.com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10:00-19:00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Www.WuXuan.Cc. All Rights Reserved -   ( 桂ICP备12000868号 ) -  桂公网安备 45132302000103号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广西网警网站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