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宣县大禄村规模调整产业侧记

[复制链接]
查看: 598|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9 10:1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武宣。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入冬以来,难得见到太阳的笑脸,但在武宣县武宣镇大禄村,村民的笑脸却是一个比一个美,因为该村的甘蔗单产和总产比往年高出很多,特色养殖农户也不断增多,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人均水平12.67%。为什么一个小山村能取得这么傲人的成绩?

    规模化整治

    用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三山一水”来形容大禄村是再恰当不过了,与外界隔绝的封闭圈限制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耕作环境差是压力,也是动力。

    今年3月,由镇**启动引导的“小块并大块”工作热火朝天地进行。

    到该村投资510万元,连片承包了1310亩建设糖料蔗“双高”基地的黄茆镇个体经营户宋军毅深有感触:“这片土地原来分成1652块,涉及6个村民小组437户群众。原有机耕路像鸡肠,拖拉机都没有办法进,想找水灌溉都难。”

    镇长雷永杰介绍,全村重新规划路网并进行地块合并,建设了水利渠道直水灌溉设施。目前基地已全部种植高产高糖蔗,采用深耕深松、配方施肥及病虫统防统治等先进栽培技术。

    直接得利的是农民。把蔗地承包给老板后,全村800多人“洗脚上田”领起了双份“工资”。到县城做建筑小工的村民黄恒田夫妇喜不自禁:“每亩地得租金1000元,加上帮人家打工,每个月都有几千元进账。”

    放眼望去,1700亩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00亩现代化喷灌甘蔗生机盎然。据村委原主任陈俊德统计,甘蔗单产预计由原来的每亩3.5吨提高到现在的5吨多,总产量由2.7万吨增加到4.2万吨;直接为农民增收450万元,平均每亩增收500多元。

    特色化养殖

    既然三面临山,县审计局、环保局、住建局、发改局、农业局等部门转变发展思路,派员指导村民依托林海大搞林下和庭院特色养殖。

    养殖户陈土广想学养鳖,在他遇到资金难题着急不已时,“三会”组织发挥“全民”能动性,协调方方面面帮他渡过难关。如今,波光粼粼的5亩养殖塘让他看到了致富希望。黄志文感慨万分:“当我在鸵鸟养殖方面遇到资金、信息服务、销售难题时,‘三会’组织鼎力帮助我建起了养殖场。”

    黄勇和周伟平是自治区审计厅先后派驻该村的指导员,他们设法协调区林业厅和财政厅注入补助资金35万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村民成立了山鸡专业合作社。如今,200多亩的荔枝园建设起1000平方米的鸡舍,20万羽以上的七彩山鸡活蹦乱跳,村民预期收益年获利100多万元。

    荣获“广西优秀农村指导员”称号的黄勇深有体会地说:“屯级‘三会’组织在建立合作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该村以此为杠杆,带动黄沙鳖、水南蛇、鸸鹋、黑豚、肉牛、水南蛇、鸵鸟等特色养殖业的发展。”

    休闲化观光

    武宣因“仙”而名。相传唐初贾鹏在距县城仅5公里的大禄村背修炼成仙,留下了闻名遐迩的仙人山遗址。

    大禄村以“清洁乡村”和“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为契机,动员群众多方捐资,投工投劳建设生态旅游基地。

    村石场老板曾家洪致富后不忘支持公益事业,慷慨捐资两万多元并组织石场民工义务出工修路。码头屯村民小组长陈英贵介绍:“村民自愿捐出30亩空地建设公共活动场所,铺了草皮砖、种了花草。为了吸引游客,大家活跃思想,各显神通:有的搞网箱养鱼抓鲜活,有的种桑摘果泡酒搞养生,有的依水傍山搞观光饮食,村民再也不是原来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活法啦!”

    在“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申报表”中,笔者看到这么一组数字:通过系列创建措施,村庄村道巷道实现水泥硬化,村容村貌美化,清洁能源利用率达90%以上,饮用水合格率达100%。

    村党支书、“来宾市优秀五星党员”赖锦棠说:“村民们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外出务工、打造休闲农家乐旅游等方式增加了收入。去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人均水平12.67%。”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 反馈建议:gxwxkj@163.com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10:00-19:00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Www.WuXuan.Cc. All Rights Reserved -   ( 桂ICP备12000868号 ) -  桂公网安备 45132302000103号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广西网警网站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