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宣县民族中学“变身”见闻

[复制链接]
查看: 1827|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9 13:3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武宣。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崭新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楼、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宿舍、现代标准化体育场所、音乐室、美术室等,一应俱全。这是记者近日在武宣县民族中学亲眼目睹的情景。经过多年发展,该校由一所危房学校“变身”为一级标准化初级中学。

    民族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远看似一行行汉语拼音,近看与汉语拼音又有不小的差别。这样的语言就是壮族人的母语。在壮汉双语班教室内,记者看到张贴在室内的壮文声母韵母表。当时学生正在晚读,琅琅读书声响彻教室内外。“好学啊,因为我们从小就说壮话,也喜欢学这门课。”小赖同学腼腆地告诉记者。

    据悉,武宣县民族中学把壮文课作为必修课,自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就在新建的教学楼投入使用,目前共有50个学生在壮汉双语班学习,他们既可以掌握民族基础知识,同时也促进汉语的同步学习。

    除壮汉双语教学,民族体育传承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瞧!第二节课下课,是大课间时间,同学们在班主任、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到操场上有序地开展板鞋、跳绳、背背篓等具有民族体育特色的运动。欢声笑语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大课间活动,学生都积极参加,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改变他们平时由于休息时间少而出现的浮躁情绪。”该校负责人说。

    据了解,壮文基础知识、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文化体育传承教育共同构成了武宣县民族中学民族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校的民族教育事业走在我市甚至全区的前列。

    学校由危房学校转变为一级学校

    仰望教学楼,镶嵌在建筑外墙的锦绣、铜鼓等壮乡民族元素尤为突出,使得整个建筑特色分外鲜明。目光继续前移时,400米标准的塑胶跑道和塑胶足球场展现在眼前,“有这么好的运动场所,我们再也不用愁没地方运动了。”参加体育课的学生纷纷表示。

    该校始建于1990年8月,当时是与武宣县壮文学校同居一地,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95年因教学楼出现安全隐患而并入新龙中学,改名为“武宣县新龙民族中学”,从此一直“寄人篱下”。2010年,由武宣县**投资新建,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的标准化初级中学终于在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办学规模达60个教学班,可容纳3000名学生。

    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武宣县民族中学迎来第一批新生,已招收七年级新生1000人,20个教学班。八、九年级为接收县二中初中部学生共600多人,12个教学班。目前,全校学生总数为1600多人,32个教学班。全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约占70%。
武宣同城-信息发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 反馈建议:gxwxkj@163.com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10:00-19:00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Www.WuXuan.Cc. All Rights Reserved -   ( 桂ICP备12000868号 ) -  桂公网安备 45132302000103号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广西网警网站备案